《包法利夫人》基本信息
| 书名 | 包法利夫人 |
| 作者 |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 |
| 类别 | 现实主义小说 / 世界文学经典 / 法国文学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0年8月 |
| ISBN | 9787532756100 |
| 电子书格式 | PDF | ePub | mobi | docx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人民币35-50元(视版本而定) |
《包法利夫人》内容介绍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小说以一个普通医生的妻子——爱玛·包法利的悲剧人生为中心,展现了19世纪法国乡镇社会的虚伪、庸俗与精神空虚。福楼拜以精确、冷静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在浪漫幻想与现实压迫之间被撕裂的女人。
爱玛从小沉迷于浪漫小说,梦想着激情、财富与上流社会的优雅生活。她嫁给善良但平庸的医生夏尔·包法利,却很快陷入失望与倦怠。她渴望爱情,于是不断追求虚幻的幸福,先后与两位情人陷入情感纠缠,最终陷入债务与绝望的深渊。她的结局悲惨而必然——毒药结束了她的生命,也结束了她对幻梦的追逐。
福楼拜通过爱玛的故事揭示了“浪漫幻想的毁灭”,批判了社会虚伪与女性命运的悲哀。他并没有用道德谴责的口吻,而是用一种冷峻、精确、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让悲剧在细节中自然展开。
小说的语言简练而优雅,每一句都精雕细琢,被誉为“句句如雕塑”。福楼拜提出“艺术应当如镜子一般映照现实”,因此《包法利夫人》也被视为现代小说艺术的里程碑。它不讲宏大的历史,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危机——虚荣、欲望与逃避。
这本书不仅讲一个女人的堕落,更讲述了人类普遍的困境:当现实太沉重,幻想成为逃避的出口;而当幻想破灭,生命就失去了方向。
正如福楼拜所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这不仅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对整个人类情感矛盾的洞察。
金句20条
- “她想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却被平凡吞噬。”
- “浪漫是她的毒药,也是她的信仰。”
- “虚荣让她活着,也让她死去。”
- “爱情的幻影,比爱情本身更致命。”
- “平庸是最慢的死亡。”
- “幸福不是梦,而是忍耐。”
- “她追求诗,却被现实绞杀。”
- “当幻想成为信仰,毁灭就开始了。”
- “生活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浪漫,却比她想象的更真实。”
- “人总是在厌倦中寻找刺激,在刺激中走向毁灭。”
- “她渴望被爱,却不懂如何去爱。”
- “没有人比梦想家更容易失望。”
- “幸福从不在远方,它一直在被忽视的地方。”
- “幻想比毒药更慢,但同样致命。”
- “爱情不是解药,而是幻觉的延续。”
- “人类的悲剧,就是永远在追逐幻影。”
- “现实的冷漠,才是最深的绝望。”
- “她被书本教坏了,却从未真正读懂书。”
- “平凡的生活,也许是唯一的救赎。”
- “包法利夫人死了,但她活在每一个渴望浪漫的灵魂里。”
适合人群
- 喜欢现实主义文学、女性心理题材的读者。
- 对婚姻、爱情、社会阶层有深度思考的成年人。
- 想理解“浪漫幻想与现实冲突”的文学爱好者。
- 研究19世纪欧洲社会与女性意识觉醒的学生。
- 希望提升文学鉴赏与写作功底的创作者。
福楼拜介绍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被誉为“小说艺术的完美主义者”。他以严谨的创作态度、精准的语言和对人性冷静的观察,奠定了现代小说的艺术基础。
福楼拜出身医生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却厌倦社会的庸俗与虚伪。他主张“作家必须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却无迹可寻”。这种创作观使他的作品客观、冷静,拒绝主观情感干扰。
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因“亵渎宗教与道德”一度被告上法庭,但最终以文学价值之高赢得胜诉。此案不仅确立了文学的独立性,也使福楼拜成为文学自由的象征。
福楼拜的语言精致到极致,为追求“完美的一句话”,他常常用数小时推敲一个词。他认为:“艺术不是情感的宣泄,而是理性的雕刻。”这种态度影响了莫泊桑、左拉、普鲁斯特等后辈作家。
他一生未婚,孤独而专注。他的作品是对人类幻想的冷峻审视,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永恒写照。
作者其他作品
- 《萨朗波》
- 《情感教育》
- 《圣安东尼的诱惑》
- 《三故事》
- 《布瓦尔与佩库歇》
《包法利夫人》目录
- 第一部:爱玛的婚姻与最初的幻灭
- 第二部:情感的觉醒与爱情的错位
- 第三部:债务、破碎与绝望的降临
- 尾声:爱玛的毁灭与夏尔的崩溃
读书笔记
1. 爱玛不是坏女人,她只是太会做梦。 初读这本书,我被爱玛的浪漫吸引,她追求爱情、激情、自由,几乎像个理想主义者。但读到后面,我才明白:她的悲剧不是罪,而是梦太大、现实太硬。她被困在时代,也被困在自己幻想的牢笼里。
2. 福楼拜的冷静让我敬畏。 他没有责备爱玛,也没有怜悯她,而是让现实自己说话。这种“客观的冷酷”,反而让悲剧更具力量。作为读者,我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叹息——人类的愚蠢与执念,无法靠同情拯救。
3. 浪漫与庸俗的对撞。 爱玛的灵魂高贵,却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她的爱情是诗,而现实是账单。福楼拜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核心冲突:浪漫被现实吞噬,而人依然渴望梦想。这让我想起当下,社交媒体里的“理想生活”其实和爱玛的幻想没有两样。
4. 语言之美。 每一句话都像被雕琢过的石头。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从中学到“冷静的文字,也能写出热烈的情感”。福楼拜教会我:真正的文学不是煽情,而是精确。
5. 爱玛的命运,也是读者的镜子。 新手读者可能会讨厌爱玛,觉得她虚荣、浅薄。但读第二遍你会发现,她只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那个不甘平凡、渴望奇迹的自己。
6. 读完之后。 我合上书时心情复杂。爱玛死了,但她的问题仍在:我们依旧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依旧在幻想幸福的样子。也许《包法利夫人》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幸福从不在别处,它一直在我们拒绝看到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