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代价》基本信息
| 书名 | 不平等的代价(The Price of Inequality) |
| 作者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
| 类别 | 经济学 / 社会学 / 政治经济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3年8月 |
| ISBN | 9787508638657 |
| 电子书格式 | PDF|ePub|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79.00 |
《不平等的代价》内容介绍

《不平等的代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深刻剖析。这本书不仅揭示了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更指出了这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民主政治的长期破坏性影响。
斯蒂格利茨以美国为例,展示了“1%的人掌控99%的财富”的现实。他通过大量数据与案例分析,说明了金融寡头如何通过政治游说、税收漏洞与制度操控,将经济体系变成了“为富人服务的机器”。这种制度性的不平等,不仅伤害了中产阶级,也削弱了经济活力与社会创新力。
作者提出,不平等并非市场自然结果,而是政策选择的产物。他批判了“市场万能”的意识形态,认为自由市场若缺乏监管,必然导致财富集中和社会分裂。经济系统的偏斜,使得穷人承担危机,而富人却能从中获利。
书中还探讨了教育、医疗、金融、司法等领域的制度偏见——穷人被剥夺机会,社会阶层固化,而政治体系却越来越被金钱操控。斯蒂格利茨呼吁重建公平的社会契约,让经济增长的果实能惠及更多人。
他强调,缩小不平等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财富继续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将走向自我毁灭。真正的繁荣,必须建立在公平、包容与社会信任之上。
《不平等的代价》是一本充满激情与洞察力的著作。它让读者看到,当经济被权力俘获时,社会的裂痕将如何蔓延。它既是经济学的分析报告,也是对全球社会正义的呐喊。
金句20条
- 不平等不是经济规律,而是人为选择的结果。
- 当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民主就不再属于人民。
- 自由市场若不受约束,最终只会奴役自由。
- 社会的繁荣,来自机会的公平,而非财富的堆积。
- 资本主义的问题,不在于创造财富,而在于分配不公。
- 穷人不是失败者,他们只是被制度抛弃的人。
- 经济增长若不能改善多数人的生活,那是虚假的繁荣。
- 不平等侵蚀社会信任,而信任是一切经济的基础。
- 一个社会若让金钱决定命运,它的未来将被金钱吞噬。
- 富人靠规则获益,穷人被规则惩罚。
- 政府的角色,不是服务资本,而是平衡权力。
- 经济危机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制度设计的失败。
- 税收应当是社会契约的体现,而非逃避的游戏。
- 财富集中意味着权力集中,而权力集中必然腐败。
- 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将陷入不稳定的循环。
- 公平是效率的前提,而非其对立面。
- 当金钱影响政治,真理就会被噤声。
-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在于富人有多富,而在于穷人有多安全。
- 不平等的社会,终将为自己的冷漠付出代价。
- 改革的第一步,是承认制度的偏向与不公。
适合人群
-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学习者与研究者。
- 关注社会公平、财富分配与公共政策的读者。
- 公务员、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组织从业者。
- 希望理解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企业家与投资人。
- 关心社会变革与公共责任的普通公民。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介绍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1943—),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以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开创性研究闻名,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与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斯蒂格利茨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思想家之一,被誉为“全球化时代的良心”。他长期关注贫富差距、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问题,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和制度设计来实现经济的公平与效率。
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资本主义体系,认为现代经济中的最大问题在于“权力的不平衡”——财富与政治权力相互勾连,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错配。他的学术与公众写作兼具理性与人文关怀。
斯蒂格利茨的思想融合了凯恩斯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他认为市场并非天生有效,而是需要公共政策的协调与监管。他主张建立“包容性经济”,让经济增长服务于社会整体。
他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等多项国际荣誉,并多次参与联合国、OECD等机构的政策咨询,对全球经济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斯蒂格利茨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他的文字代表了对社会公正、民主与责任的坚守。
作者其他作品
- 《全球化及其不满》
- 《自由落体:美国经济危机与全球衰退的陷阱》
- 《公共部门经济学》
- 《衡量我们生活的方式》
- 《全球化及其不满再思考》
《不平等的代价》目录
- 第一部分 不平等的现状
- 第二部分 制度如何制造不平等
- 第三部分 政治与金钱的勾连
- 第四部分 市场失灵与社会崩塌
- 第五部分 改变的可能:公平与包容的未来
- 第六部分 政策与希望:重建社会信任
读书笔记
第一次读《不平等的代价》,我被书中冷静的愤怒打动了。作为新手读者,我本以为经济学只是数字与理论,但斯蒂格利茨让我看到,经济学其实是关于人和社会命运的学问。
书中最震撼我的观点是“不平等是一种制度性设计”。作者通过数据说明,美国的经济体系正在向富人倾斜,金融危机中最富的1%几乎毫发无损,而普通人却承担了所有代价。这种现实令人不安,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公平”的真正含义。
他对“市场万能论”的批判也让我深有感触。过去我以为自由市场能自动调节,但作者用实例证明,缺乏监管的市场更容易被垄断、操控。所谓的“自由”,其实是强者的自由。
作为读者,我最欣赏他的人文视角。他并非仅仅谈经济数据,而是把经济学与人的尊严、机会、信任结合起来。书中那种“让制度回归人的价值”的呼吁,让我觉得经济学也可以充满温度。
读完本书,我开始意识到,不平等不仅是财富的差距,更是机会与权力的不平衡。我们生活在体系中,却常常忽视体系如何塑造我们。斯蒂格利茨让我看到,真正的社会进步,来自勇敢面对不平等的代价。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每个读者都反思自己在不平等体系中的位置。它不是激烈的控诉,而是一种理性的呐喊——呼吁我们用智慧与良知去重建公平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