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衰退》基本信息
| 书名 | 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The Holy Grail of Macroeconomics) |
| 作者 | 辜朝明(Richard C. Koo) |
| 类别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 / 金融危机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中文版) |
| 出版时间 | 2016年(中文版) |
| ISBN | 978-7-5053-8245-X |
| 电子书格式 |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88(以出版社实际为准) |
《大衰退》内容介绍

《大衰退》是经济学家辜朝明对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停滞进行系统分析的著作。作者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这一概念,认为当私人部门负债累累、开始主动去杠杆、储蓄大于投资时,即使利率降至零、货币政策松动,也可能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书中从多个角度阐释,传统宏观经济学模型为何在“量化宽松”“零利率”时代失效。作者指出,若企业与家庭优先偿还债务、不愿意借贷投资,那么央行降息也难以刺激投资与消费,从而步入“融资即需求下滑”的恶循环。
另外,作者还讨论了政府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的角色——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关键。因为当私人部门去杠杆,政府必须采取财政刺激以填补需求缺口。通过日本经验,辜朝明展示了“政府借债救经济”在极端情况下的必要性。
此书还针对全球化时代、追赶型经济体与发达国家陷入停滞的模式进行了反思。作者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采用不同经济政策——简单复制旧模式往往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如何在长期低增长环境中生存”的思路。它既是宏观经济学者的参考书,也是关心国家经济、企业战略与个人财务规划者的重要读物。
金句20条
- 当私人部门倾向于偿还债务而非借贷投资时,降息可能毫无用处。
- 资产负债表的破裂,是经济真正“无声的炸弹”。
- 零利率时代,无法保证经济自动复苏。
- 在大衰退中,财政政策往往比货币政策更具决定性。
- 企业不愿借贷,不是因为成本高,而是因为净值为负。
- 追赶型经济体不能简单套用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
- 全球化带来的,不只是机遇,还有同步停滞的风险。
- 政府赤字在特定环境中,不是罪恶,而是救命绳。
- 负债的阴影,往往比利率的上下更具破坏力。
- 利率降至零,未必是胜利的标志,有时是败局的开端。
- 当私人部门不动,政府必须接棒——延缓只是加重代价。
- 宏观经济不是公式世界,而是真实企业、家庭的账本世界。
- “正常”增长模式被打破时,我们必须重写教科书。
- 经济停滞不是暂时的,而可能是一代人的命运。
-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信用扩张反而成为问题的根源。
- 当处于债务修复期,投资意愿低迷,任何政策都如水中捞月。
- 如果无力再借贷,用货币政策对接私人部门就像对石头喊话。
- 经济学应从“现实世界的账本”出发,而非公式最优化假设。
- 金融泡沫破裂后的十年,比泡沫本身更值得研究。
- 大衰退不是偶发事件,而是结构性风险的结果。
适合人群
- 对宏观经济学、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机制感兴趣的读者
- 政府政策制定者、宏观研究者、财经媒体从业者
- 企业管理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关注长期低增长战略者
- 财经类学生、研究生、新手想理解“为什么经济停滞”的读者
- 关注中国经济、全球化冲击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公众读者
辜朝明介绍
辜朝明(Richard C. Koo),现为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以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著称。他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任职,后深入研究日本、美国、全球经济的低增长状态。
他的研究重在“真实经济行为”——当企业与家庭从借贷扩张转向主动还债,传统宏观政策逻辑便会陷入困境。辜朝明从日本“失去的十年”中提炼出宏观经济学的新范式,并指出低利率时代的新规则。
他强调,经济停滞不仅是短期周期,而可能是长期结构问题——尤其在发达国家与追赶型经济体交替演变的背景下,其政策框架不可简单套用。
作为学者,他致力于将理论与政策实践结合。他的著作不仅影响学界,也成为政府、企业应对低增长时代的重要参考。
此外,他对中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转型也有深刻观察,使其思想在华语世界获得广泛传播与讨论。
作者其他作品
- 《日本“失落二十年”与资产负债表衰退》
- 《大衰退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
- 《复盘: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教训》
《大衰退》目录
- 第一章: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定义与机制
- 第二章:日本案例——从泡沫破裂到长期停滞
- 第三章:美国2008年危机与衰退逻辑
- 第四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制度困境
- 第五章:被追赶经济体、全球化与结构性停滞
- 第六章:政策设计的新范式——应对长期衰退
读书笔记
1. 作为首次接触“长期低增长”理论的新手,我在读这本书前,认为经济衰退只是周期问题。但辜朝明却强调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私人部门主动去杠杆导致的结构性问题。这种视角让我恍然大悟。
2. 在阅读日本案例那一章时,我发现:即便利率几乎为零,日本仍然无法恢复投资。这说明“货币政策万能论”并不成立。对一个新手而言,这是一种颠覆式思考。
3. 书中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角色分工的分析,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时“降息”没用,而“政府借债”却可能是救命稻草。这改变了我以往“只看利率”的思维习惯。
4. 在讲“被追赶经济体”这一章节时,我意识到中国、印度等国发展模式不能简单模仿西方。作为读者,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的经济策略为何不同”。
5. 虽然本书的经济术语不少,但作者语言相对平实。我建议新手每章后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发生”“政策为什么失效”。这样读比追赶每个公式更有意义。
6. 最后,我觉得读完《大衰退》,我不仅了解了“为什么经济不再快速增长”的理论,也开始思考“在低增长时代,个人、公司、国家应该如何走”。这本书为我的宏观认知打开了一扇窗。
相关电子书推荐
- 《资产负债表衰退:日本“失落二十年”的经济学》 — 辜朝明
- 《宏观经济学原理》 — 曼昆(N. Gregory Mankiw)
- 《全球化与其不满》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 《流动性陷阱与现代货币政策》 —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经验》 — 多米尼克·萨金特(Dominique Sag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