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基本信息

| 书名 | 定位 |
| 作者 | 艾·里斯(Al Ries) & 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 |
| 类别 | 市场营销 / 品牌策略 / 管理学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1年1月(简体中文版) |
| ISBN | 9787111326403 |
| 电子书格式 | PDF|ePub|mobi|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42.00元 |
《定位》内容介绍
《定位》是由营销理论先驱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共同提出并撰写的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它认为,在信息爆炸、品牌泛滥、消费者选择增多的时代,企业不能仅靠产品特性或功能取胜,而必须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位置。换句话说,营销不只是创造一个产品,更是争夺用户大脑中的“位置”。
书中指出,传统营销强调“满足需求”或“创造需求”,而定位理论强调“进入已有的心智”、“成为第一”或“找到一个空位”。作者通过大量企业和品牌的案例,说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的品牌往往不是最强的,而是“最先进入人们头脑”的。定位是品牌与用户之间最直接的心智连接。
此外,书中讨论了定位的多个维度:例如“数量定位”(第一个进入某类别)、“差异化定位”(与众不同)、“重定位”(改变用户对竞争品牌的认知)等。作者提醒营销人需审视自身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位置,并避免“我怎么好,我怎么强”这样的思路,而应思考“用户怎么想,我要在哪个位置”。
《定位》还分别探讨了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公司定位和人定位等多种应用场景。比如一个公司可以定位为“某类别中第一个”,也可以定位为“高端版本”“低价版本”“环保版本”等。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找到一个稳定而清晰的“头脑位置”。
最后,作者呼吁:在传播过载、注意力稀缺的现代社会,营销人必须用“简洁、专注、反复”的定位策略。定位不是一次广告投放,而是长期在用户心智中雕刻一个印记。对于品牌而言,胜出的不是功能更强,而是“最好地被记得”。这本书因其简洁而深刻的逻辑,被誉为“营销人必读”的经典。
《定位》目录
- 导言:定位时代的到来
- 第一章:定位是什么?
- 第二章:通过定位赢得用户心智
- 第三章:品牌定位策略
- 第四章:重新定位竞争品牌
- 第五章:公司、产品与人际定位
- 第六章:案例研究与常见误区
- 结语:定位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金句20条
- “定位不是你做什么,而是用户心中你被记住的位置。”
- “在信息爆炸时代,不是好产品胜,而是记忆中有你胜。”
- “营销的竞争不是产品,而是心智。”
- “你非得做满市场所有需求,反而容易失去定位。”
- “第一个进去用户头脑的品牌,胜过后来者做十倍广告。”
- “定位不是功能,而是信号。”
- “区别于竞争对手,不是自夸,而是进入差异心智。”
- “如果不能成为第一,就成为第一之外的最好。”
- “重新定位并非打败对手,而是改变用户对他们的看法。”
- “市场不是你想象的,而是用户觉得的。”
- “你所有的营销预算,都不能买到用户的记忆深处。”
- “品牌定位比广告更重要,因为广告只能提醒,定位才铭记。”
- “在竞争激烈的类别中,定位即生存。”
- “你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认为你在做什么。”
- “定位不是产品胜,而是声明胜。”
- “定位是营销起点,而非附加。”
- “简单的定位比复杂的功能更有力量。”
- “当每个品牌都说自己最好,只有定位说自己不同。”
- “真正优秀的品牌,在别人记忆里是一组词。”
- “记住:人脑不是记明细,而记标签。”
适合人群
- 正在学习或从事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广告传播的新手。
- 希望理解品牌如何在用户心智中占据地位的从业者。
- 负责产品定位、品牌传播、竞争策略的营销管理者。
- 创业者或小企业主,希望用有限资源做出清晰定位的经营者。
- 对营销理论感兴趣,希望阅读经典、建立系统化思维的读者。
艾·里斯 & 杰克·特劳特介绍
艾·里斯(Al Ries)是美国著名营销顾问与作者,被誉为“定位理论”的创始人。他在1960年代就提出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位置至关重要,随后与杰克·特劳特共同撰写《定位》,一举奠定现代品牌战略的重要基石。他的咨询公司为多个全球一流品牌提供定位建议。([turn0search4])
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是美国营销战略家,与艾·里斯合著多部营销经典。他提出“差异化定位”“心智争夺”等多种概念,认为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胜利者不是最强,而是“最快进入用户头脑”的。两人配合紧密,形成“里斯-特劳特”营销品牌。([turn0search3])
两位作者的定位理论在美国乃至全球营销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001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评选“定位”理论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turn0search4]) 他们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者,其策略被数百家公司采纳并取得成效。
艾·里斯与特劳特的作品风格简明、有力、直击要害。他们反对复杂冗长,他们主张用一句话、一组标签就能让用户记住一个品牌。他们认为营销不是广告轰炸,而是“心智争夺”。这种理念为整个营销行业带来了颠覆性思考。
在定位理论之后,两人还分别提出“反定位”“品牌族群化”“定位战”等后续思考,并持续参与品牌咨询与教学。直至今日,他们的方法仍为全球品牌、营销专业人士所引用和传承。
作者其他作品
- 《商战》 — 艾·里斯 & 杰克·特劳特
- 《营销革命》 — 杰克·特劳特 & 艾·里斯
- 《22条商规》 — 杰克·特劳特
- 《人生定位》 — 艾·里斯 & 杰克·特劳特
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营销新手,我阅读《定位》时首先被“定位”这个词吸引。我以前认为做营销就是“告诉用户产品有多好”,但书中告诉我跟用户脑中的位置比产品好坏更关键。从这个角度看品牌竞争,我的思维突然被打开。
我在读中学到了一个关键模型:寻找“用户心智中尚未被占据的位置”。这让我开始观察自己日常看到的品牌:为什么可口可乐先于其他汽水被想到?为什么沃尔沃被想到安全?这些其实都是定位在发挥作用。此前我只是消费,而现在我以“用户心智”为视角观察品牌。
书中提及案例很多,我试着把其中一个案例用在自己的工作场景:如果我要推出一款新型办公椅,是走“最便宜”定位?还是“最健康”“最环保”?书提醒我:在选择定位时,不是随便选一个,而要选一个“用户已理解但尚未被占据”的位置。这让我在策划阶段避免了“还可以”“也许可以”的模糊思路。
作为新手,我最初有个误区:认为功能越多、广告越密集越好。但读完后我明白:用户记忆是有限的,营销要简洁易记。定位清晰、重复不断,才能让用户脑中产生“标签”。这让我调整思考:我要给产品一个标签,而不是列一堆特性。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对小企业或初创品牌而言,定位比预算更重要。即便广告预算少,只要定位好、心智中有位置,也可能超越大品牌。作为新手创业者,这是极具启发的理念。总之,读完《定位》后,我不再只是“做营销”,而开始“争夺用户心智”。
相关电子书推荐
- 《营销管理》 — 菲利普·科特勒经典营销教材,从宏观视角系统理解营销与定位的关系。
- 《品牌简史》 — 马丁·林斯特龙从品牌发展史切入,理解品牌定位在消费者认知中的变迁。
- 《增长黑客》 — 肖恩·埃利斯现代数字营销技巧,虽然方向不同,但与定位思路互补。
- 《差异化》 — 杰克·特劳特特劳特本人后续著作,专注“差异化”的定位策略。
- 《蓝海战略》 — W. 钱·金 & 芮妮·莫博涅探讨如何开创新市场,定位理论在其中提供了心智准备与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