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基本信息

| 书名 | 动机与人格 |
| 作者 |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
| 类别 | 心理学 / 人格研究 / 动机理论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常见中译版) |
| 出版时间 | 原版1954年,中译版出版时间因版本而异 |
| ISBN | 版本不同,如9787100055683(示例) |
| 电子书格式 | PDF | ePub | mobi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 58.00 元(以实际版本为准) |
—
《动机与人格》内容介绍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被认为是理解“为什么人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重要理论指南。书中系统阐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推动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他尝试构建一个能够解释人类心理发展方向的框架。
马斯洛认为,人类并不仅仅由本能驱动,也不仅仅被外界奖励所控制,而是存在一种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成长欲望”。这种欲望推动人不断学习、创造、发展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整合、健全、有力量的人。他将这些个体称为“自我实现者”,并深入描述他们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
书中不仅探讨“缺乏动机”(满足基本需求的动力),也分析“成长动机”(追求意义与潜能的动力)。这种区分帮助我们理解:有些人努力是为了避免匮乏,而另一些人努力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马斯洛强调,如果人的基本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便很难发展出真正的创造力与自我价值。
本书还深入分析了人格的形成机制,包括早期经历、社会环境、价值观以及个人选择等因素。马斯洛特别强调积极人格的重要性,认为健康人格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拥有面对问题的能力、理性与勇气。他倡导通过心理成长与自省,让人格达到更成熟与自由的状态。
总的来说,《动机与人格》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终极命题的思想指南。它帮助读者重新理解自己的内在动机,从而找到成长的方向,构建更健康、更有力量、更有意义的人生路径。
—
《动机与人格》目录
- 人性与心理学的新视角
- 基本需求与动机模型
- 缺乏性需求的特征
- 成长性需求的力量
- 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结构
- 人格健康的标准
- 心理障碍与需求冲突
- 创造力与高峰体验
- 价值体系在人格中的作用
- 人性的更高可能性
—
金句20条
- “人类的最高需求,是成为自己可以成为的样子。”
- “匮乏让我们追求生存,丰盈让我们追求意义。”
- “人的动机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向上成长的。”
- “健康人格不是没有冲突,而是能处理冲突。”
- “你越成为真正的自己,就越自由。”
- “人天生就带着走向完善的潜力。”
- “一个人感受到安全,才能真正开始探索。”
- “恐惧使人格收缩,成长使人格展开。”
- “决定你命运的不是需求本身,而是你如何回应需求。”
- “自我实现不是目的地,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 “当你愿意成为真实的自己,力量就会出现。”
- “最高的动机往往最安静,却最有力量。”
- “匮乏驱动的人看世界充满威胁,成长驱动的人看世界充满可能。”
- “健康不是消除问题,而是包含问题。”
- “价值决定行动,行动塑造人格。”
- “高峰体验让人意识到生命的丰富。”
- “自由不是外部条件,而是内部选择。”
- “人格成熟,是从依赖走向自我承担。”
- “当人被善意对待时,更容易发展出内在的力量。”
- “理解自己的动机,是理解生命的钥匙。”
—
适合人群
- 心理学专业学生与研究者
- 对人格成长、自我实现感兴趣的读者
- 希望理解自身行为动机的普通读者
- 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
- 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
- 处于人生迷茫期,寻找方向与动力的人
—
亚伯拉罕·马斯洛介绍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乃至企业文化建设与个人成长领域。
马斯洛认为,人不仅由本能驱动,也不仅受外界奖惩影响,而是拥有追求意义、创造力与成长的内在力量。他反对将心理学建立在“问题与缺陷”之上,主张以人性积极面为研究核心,推动心理学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
在职业生涯中,马斯洛进行大量关于人格发展、高峰体验、创造力与社会价值体系的研究。他提出的“自我实现者”概念,成为现代心理学最广为引用的个体成长模型之一,用以描述人格高度成熟、自由、整合的人。
马斯洛的研究影响范围极广,从心理治疗到教育改革,从企业管理到领导力训练,他的思想渗透在各种强调“人本价值”的领域。他相信,人类最大的潜能并不在技能或智力,而在持续成长的心态与选择。
直到今天,马斯洛仍被认为是理解人类行为、人格成熟与内在动力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
—
作者其他作品
- 《动机与人格:修订版》
- 《人类的更高境界》
- 《自我实现的人》
- 《科学心理学的新探索》
- 《宗教、价值与高峰体验》
—
读书笔记
作为心理学新手,第一次阅读《动机与人格》时,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原来我们平常难以解释的情绪、行为与选择,都可以从“需求层次”中找到根源。马斯洛的理论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晦涩,而是非常贴近日常生活。
书中关于“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的区分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的焦虑,其实源于一些没有被满足的基本需求,而不是我想象中的“性格问题”。当我开始正视它们,我的情绪反而比以前稳定得多。
我也第一次了解到“自我实现”不是某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心理状态。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很真实——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能更好面对问题的人。这一点让我对“成长”有了新的理解。
书中关于“高峰体验”的讨论也很启发我。那些突然感到生命充满意义的瞬间,不是偶然,而是成长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这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短暂而深刻的感受,也更愿意主动创造这样时刻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动机与人格》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人的成长顺序”,也让我意识到,很多自困、自责、自我否定,都源于没有看清自己的需求结构。它不仅是一本心理学书,更是一部帮助人理解自我与走向成熟的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