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PDF电子书下载

《恶心》基本信息

《恶心》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 恶心(La Nausée)
作者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类别 哲学小说 / 存在主义文学 / 思想文学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Gallimard(原版)
出版时间 1938年(原版)
ISBN 978-7-5327-3908-8(中文版)
电子书格式 PDF
资源下载方式 百度网盘下载
语言 简体中文
定价 约45–68元(视版本而定)

《恶心》内容介绍

《恶心》是让-保罗·萨特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性小说。与《存在与虚无》一样,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故事,而是一种思想的文学化呈现。萨特通过主人公安托万·罗康丹的日记形式,描绘了现代人对存在本身的荒诞、虚无与疏离感。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罗康丹在法国小镇的日常生活。他在观察、思考、游走中,逐渐对世界产生强烈的“恶心”感。这种恶心并非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哲学体验:当他意识到“存在本身是无意义的”,他对所有事物——物体、他人、甚至自己——都感到陌生、可怕而真实。

萨特通过罗康丹的视角揭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人不是被造就的存在,而是孤独地被抛入世界,必须在荒诞的现实中自己定义意义。小说的“恶心”象征着人觉醒的瞬间,当人意识到自己没有理由存在时,才真正开始“存在”。

这部小说以冷峻的笔触描绘现代人精神的危机。罗康丹的孤独与失落,正是每个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受到的“无根感”。萨特通过他,向读者展示了“自由”的代价——当没有任何意义被赋予时,人必须自己承担创造意义的责任。

《恶心》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场思想实验。它让人体验到哲学问题的重量:什么是存在?什么是自由?为什么我们活着?萨特的文字逼迫人们直视这些问题,并在荒诞中寻找自我。

《恶心》目录

  1. 序言:日记的开始
  2. 第一部分:日常的平静与觉醒的裂痕
  3. 第二部分:存在的“恶心”显现
  4. 第三部分:孤独、自由与虚无
  5. 第四部分:艺术与存在的救赎
  6. 附录:日记的终结与顿悟

金句20条

  1. “存在是一种多余。”
  2. “一切都太多了——这就是恶心。”
  3. “我存在,这是一种可怕的多余。”
  4. “世界突然变得多余而荒谬。”
  5. “我感觉自己像被存在淹没。”
  6. “事物无声地存在着,这本身就是恐怖。”
  7. “我开始明白,生存并非理所当然。”
  8. “人是自由的,而这种自由令人恐惧。”
  9. “存在没有理由,它只是存在着。”
  10. “我所感到的,不是悲伤,而是恶心。”
  11. “虚无就在我的意识背后张望。”
  12. “当世界不再熟悉,它才显出它的本来面目。”
  13. “一切存在都在我面前赤裸裸地展开。”
  14. “意义是人强加给世界的幻觉。”
  15. “我与世界之间,不再有任何屏障。”
  16. “自由是一种无尽的空虚。”
  17. “每个活着的人,都被迫去创造自己的理由。”
  18. “我厌恶自己,因为我存在。”
  19. “我们既不能逃避存在,也无法理解它。”
  20. “恶心,是存在意识到自己的瞬间。”

适合人群

  • 对存在主义、哲学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 处于自我探索、迷茫或思想转折期的人群
  • 希望通过文学理解“存在意义”的哲学爱好者
  • 研究萨特、加缪、海德格尔等思想家作品的学者
  • 追求精神深度、思考自由与人性问题的读者

让-保罗·萨特介绍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震撼了20世纪的哲学与文学界。

萨特早年学习哲学,深受胡塞尔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影响,但他更关注“个体如何在自由中生存”的问题。他认为人生没有固定的意义,每个人都必须通过选择与行动来定义自己。自由是人类的宿命,而责任是自由的代价。

除了哲学著作,萨特在文学上同样卓越。《恶心》是他思想的文学化体现,而戏剧《禁闭》中那句“地狱即他人”则成为经典哲学语录。他的作品将哲学的抽象性转化为鲜活的生活体验,让思想真正“进入人间”。

萨特不仅是思想家,还是行动者。他拒绝接受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认为“作家不应被体制所收编”。他热衷社会运动,关注人类解放与政治正义,是法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象征。

他的思想启发了加缪、福柯、德里达等哲学家,也影响了文学、心理学与艺术领域。萨特让哲学走出了书斋,成为每个人面对生活的方式。

作者其他作品

  • 《存在与虚无》
  • 《墙》
  • 《自由之路》三部曲
  • 《禁闭》
  • 《辩证理性批判》

读书笔记

1. 初读《恶心》,我被它的“空洞感”震撼。 书中几乎没有情节,却让人沉入思想的深渊。主人公罗康丹的“恶心”不是厌世,而是当他真正意识到“存在无意义”时所感到的精神反应。

2. 我开始理解“存在主义”不是悲观,而是觉醒。 萨特并不否定生命,而是逼迫人直视它的虚无。只有在承认世界荒诞的前提下,人才能真正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为自己的存在负责”。

3. “恶心”其实是“真实感”的爆发。 当罗康丹看着树根、椅子、自己的手时,他突然发现这些东西并不需要“理由”去存在。这一刻的恶心,是意识到世界不再按照我们的想象运转,而是赤裸裸地存在。

4. 对初学者而言,这本书可能晦涩,但值得耐心体会。 萨特并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通过文学的方式揭示“存在”的震颤。每个人在某一刻都会感到“空虚”或“失控”,那正是《恶心》的起点。

5.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幕。 罗康丹发现,唯一能抵抗虚无的,是创造——艺术成为人对抗无意义的方式。也许,这正是萨特给出的回答:我们不能逃离存在,但可以赋予它形状。

总结: 《恶心》是一面镜子,照见现代人的孤独与觉醒。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创造的。

相关电子书推荐

  • 存在与虚无》—— 让-保罗·萨特
  • 《西西弗的神话》—— 阿尔贝·加缪
  •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 存在与时间》—— 马丁·海德格尔
  • 《荒原狼》—— 赫尔曼·黑塞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哲学电子书

《道德情操论》PDF|TXT|ePub|mobi|azw3电子书下载

2025-11-5 16:38:41

哲学电子书

《墙》ePub|mobi电子书下载

2025-11-9 15:29: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