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基本信息
| 书名 | 经济思想史(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 |
| 作者 | 斯坦利·L·布鲁(Stanley L. Brue) |
| 类别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社会科学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4年第7版(中文版) |
| ISBN | 9787301247877 |
| 电子书格式 |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89 |
《经济思想史》内容介绍

《经济思想史》是一本系统梳理西方经济学思想演进脉络的教材型著作。作者斯坦利·布鲁从16世纪重商主义开始,穿越重农主义、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新古典主义,到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个重要阶段。该书不仅讲述思想演变的时间序列,也注重逻辑脉络与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
在本书中,作者强调“思想”不是孤立产生的,而是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科技条件紧密相连。他指出:每一次经济理论的变革,都源于现实经济问题的挑战——如工业化、全球贸易、货币危机、技术变革。从而帮读者理解为何某些理论在特定时期兴起,又为何会被新的理论所替代。
书中的结构清晰,先介绍各派经济思想的创始人、基本观点、优缺点,再分析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或被改变。比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与现代市场机制、马歇尔的边际分析与当代微观经济学的关系,都一一被阐释。
作者还特别强调,理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看清当前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接受“现成理论”。这样一来,读者能够更理性地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被经济学术语所蒙蔽。
对于初学者而言,《经济思想史》是一次“历史+思想”的双重旅程。你既能掌握经济学思想的脉络,也能训练自己的批判思维,问出“为什么这个学派会流行”“为什么今天它被修正或舍弃”。总而言之,这本书既是经济学入门的重要读物,也是思想史领域的扩展视角。
金句20条
- 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成型。
- 每一个经济理论的兴起,都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
- 理解过去,才能明白今天为什么用这套理论。
- 经济学不是公式的堆砌,而是思想的演化。
- 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源于古典经济学对资源配置的思考。
- 重商主义的贸易攫取观,映射的是早期资本积累的景象。
- 边际主义强调“增量思维”,改变了经济学的分析模式。
- 一个理论被弃用,不一定是错误,而可能是时代的转变。
- 制度经济学提醒我们:经济不只在市场里,也在法律、文化、习俗里。
- 增长理论与技术变革,是现代经济思想的主战场。
- 经济思想的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 政策背后的理论逻辑,才是我们真正要关心的。
- 学派之争,常常隐藏着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差异。
- 理论的力量在于它对现实的解释力,而非公式的复杂性。
- 经济学是一场历史与哲学的对话,而不仅是数据的游戏。
- 从重农主义到发展经济学,每一步都是对“财富”概念的演变。
- 微观分析与宏观视野的结合,是经济思想史的新趋势。
- 理解制度与文化,才能真正理解经济行为。
- 经济政策若无思想支撑,就可能成为政治工具。
- 历史不是过时,而是理解未来的钥匙。
适合人群
- 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其发展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 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科学、公共政策专业的学生
- 希望理解当前经济政策背后思想逻辑的职场人士
- 刚开始学习经济学,想打好理论基础的新手
- 研究思想史、学派演化、哲学与经济交叉领域的学者或爱好者
斯坦利·布鲁介绍
斯坦利·L·布鲁(Stanley L. Brue,生于1945年)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教育者。他长期从事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尤其擅长把经济学思想史以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他编著的《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成为西方高校广泛采纳的教材。
布鲁教授认为:“理解经济理论,不只是学会公式,而是理解思想演变的脉络。”正因如此,他在教材中大量引入历史背景、学派交接与现实问题,强调思想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演化。
他的教学风格通透、逻辑严密,注重读者从“为什么”出发,思考“经济理论为何如此形成”。他的作品适合初学者,也为希望深入理解经济思想演化的读者提供结构化路径。
布鲁的研究不仅限于思想史,他也关注经济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他强调:经济学不能脱离社会文化、不能只看数学模型,而应回归“人为何做经济决策”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他的作品被翻译并广为使用,推动了国内高校思想史教学的现代化。他让“经济思想史”这一相对小众的学科,变得更贴近现实、更容易被理解。
作者其他作品
-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中文版:《经济思想史》)
- 《Essentials of Economics》(经济学基础)
- 《Economic Scenes: Theory in Today’s World》
《经济思想史》目录
- 引言:思想、问题与社会背景
- 第一章:重商主义与国家经济学起源
- 第二章:重农主义与早期经济思想
-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
- 第四章:边际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
- 第五章:制度经济学与历史学派
- 第六章:凯恩斯革命与宏观经济学新时代
- 第七章: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与新古典综合
- 第八章:发展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全球化
- 结语:经济思想的未来方向
读书笔记
1. 作为一个刚接触经济思想史的新手,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觉得宏大而抽象。但布鲁教授将每一个经济学派都放入时代背景中,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盛行,而今日发展经济学崛起”。
2. 书中强调思想不是公式,而是回应现实的答案。过去我觉得经济学是数学题,但读完后我才发现:经济学其实是历史题、思想题。理解了这一点,读经济学变得不再枯燥。
3. 我特别喜欢作者把经济思想比作“思想家对现实的回答”。他将重农主义、古典主义、边际主义等比作不同的“工具箱”,每个工具箱都是那个时代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比喻让我理解更快。
4. 在读到“凯恩斯革命”那一章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现代政府会介入经济——它不是随机,而是历史逻辑与现实挑战的结合。这种洞察力让我对政策更加好奇,也更有思考。
5. 新手一定会被术语迷惑,但我建议:不要纠结每个名词,而是看每个学派“面对什么问题”“给出什么答案”。这样读起书来,你会看到一条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
6. 最后,这本书教会我一个重要的事情:经济学不仅属于经济人,也属于思想人。它关乎社会、文化、历史。读完它,不只是知道“经济学是什么”,而是知道“经济思想为什么存在”。
相关电子书推荐
- 《经济思想史导论》 — 王建民
- 《经济学说史》 — 郝广翔
- 《从斯密到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演进》 — 林毅夫
- 《行为经济学:思潮与应用》 — 丹·艾瑞里
- 《制度经济学原理》 — 道格拉斯·诺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