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基本信息
| 书名 | 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 |
| 作者 |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
| 类别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史 / 社会学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4年9月 |
| ISBN | 9787509760931 |
| 电子书格式 | PDF | ePub | mobi | 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88元(参考) |
《巨变》内容介绍

《巨变》是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思想著作之一”。本书首次出版于1944年,正值二战末期,它深刻揭示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起源、演变与社会冲突。波兰尼通过历史的视角,指出自由市场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为构建的社会制度,这一制度的扩张,反而造成了社会关系的撕裂。
全书的核心思想是“嵌入性”(Embeddedness)——经济活动原本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但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逐渐脱离社会约束,形成了独立的“自我调节市场”。这种脱嵌的市场逻辑,虽然带来了生产力爆发,却也引发了深层的社会危机:贫困、失业、战争与极权主义。
波兰尼认为,市场经济并非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而是政治力量塑造的结果。自由放任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让社会陷入“反市场的保护运动”中,国家不得不通过干预来维持稳定。这种“市场与社会的双重运动”,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
书中对工业革命、金本位制度、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阶段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市场化如何改变了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和国家形态。作者通过历史实例告诉我们:经济不能脱离社会,道德与制度必须成为市场的边界。
《巨变》不仅是一部经济史著作,更是一部思想史作品。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市场的本质、人类社会的秩序与国家的角色。在全球化浪潮与技术变革席卷的今天,这本书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国富论》讲述了市场的力量,那么《巨变》则提醒我们市场的代价。波兰尼用深邃的思想,揭示了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成本。
金句20条
- 市场经济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被发明出来的。
- 自由放任的结果,从来不是自由,而是新的束缚。
- 经济应该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经济。
- 市场的扩张必然伴随着社会的反抗。
- 人类从未生活在纯粹的市场社会中。
- 经济活动本质上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
- 所谓“自我调节的市场”,是最大的社会幻觉。
- 社会总会以自己的方式,抵抗市场的侵蚀。
- 市场自由与社会保护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代历史的主线。
- 贫困并非懒惰的结果,而是制度安排的产物。
- 经济增长的代价,往往是社会秩序的破碎。
- 人类的本性是合作,而非竞争。
- 政治与经济的分离,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幻觉。
- 制度从不中立,它总是服务于某种利益。
- 自由市场并非自由,而是另一种统治形式。
- 没有社会的约束,市场将自我毁灭。
- 历史不是进步的直线,而是矛盾的循环。
- 在经济逻辑之外,还有社会的道德逻辑。
- 社会不是市场的附属物,而是其根基。
- 当市场试图控制一切时,社会就会反噬它。
适合人群
- 对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史感兴趣的读者。
- 希望理解“市场经济”背后逻辑的学生与研究者。
- 关注全球化、社会结构与国家治理问题的思想者。
- 希望建立宏观社会视野的企业家与政策制定者。
- 想透过经济现象理解历史规律的一般读者。
卡尔·波兰尼介绍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匈牙利裔经济学家、社会思想家,被誉为“社会嵌入经济学”之父。他的思想横跨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现代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波兰尼的学术生涯经历了战争、革命与经济危机的洗礼。他亲眼目睹自由放任政策带来的社会崩溃,这促使他反思市场制度的本质。他认为,市场并非自然秩序,而是被政治力量“人为制造”的产物。经济必须重新嵌入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秩序。
他的代表作《巨变》被视为对古典经济学的反叛,也为后来的制度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波兰尼的思想启发了许多当代学者,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阿玛蒂亚·森等,他们都在不同领域延续了他的思考。
他晚年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继续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他一生反对极端自由主义,也警惕国家干预过度的风险,主张通过制度平衡市场与社会的力量。
波兰尼的思想核心在于:人类社会的本质不是竞争,而是合作;经济体系的健康取决于社会的嵌入与道德约束。
作者其他作品
- 《人的经济:经济体系的社会研究》
- 《贸易与市场:早期社会中的交换形式》
- 《经济的重建》
- 《自由主义的幻觉》
《巨变》目录
- 序言:市场文明的神话
- 第一章:自我调节市场的诞生
- 第二章:工业革命与社会解体
- 第三章:劳动力、土地与货币的商品化
- 第四章:自由放任的幻觉
- 第五章:保护主义与社会的反击
- 第六章:金本位与国际贸易体系
- 第七章:市场文明的崩溃
- 第八章:极权主义的兴起
- 第九章:新的社会契约
- 结语:自由的重新定义
读书笔记
读《巨变》最大的冲击,是意识到“市场并非自然存在”。作为新手读者,我过去总以为市场是一种“自然秩序”,但波兰尼告诉我,市场是人为构建的社会机制,它需要政治、法律、制度共同维持。而当市场被过度自由化时,社会反而会陷入动荡。
书中讲的“社会保护运动”概念让我印象深刻。波兰尼认为,当市场力量过度扩张时,社会会自发启动防御机制,通过政策、工会、福利制度等形式进行自我保护。这让我想到现实中许多社会现象:当资本加速流动、贫富差距扩大时,民众的反抗其实正是这种“自我修复”。
对于经济学新手来说,本书语言并不晦涩,但思想深刻。它不是一本“教你赚钱”的经济学,而是教你理解“社会为什么会这样运转”。作者用历史案例帮助我们看清市场、国家、社会之间的博弈关系。
书中的很多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比如“市场不可能自我调节”,这在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等现象中都有体现。经济体系如果脱离社会的道德约束,就会失去平衡,最终反噬自身。
《巨变》让我重新理解了“经济”的含义。它不仅是财富的生产与交换,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明白:经济政策不是中性的,它关乎人类命运。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思想书。对任何希望深入理解现代社会运作逻辑的人来说,《巨变》都是一座思想的灯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