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基本信息
| 书名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世纪之争 |
| 作者 | 尼古拉斯·韦普肖特(Nicholas Wapshott) |
| 类别 | 经济思想史 / 政治经济学 / 哲学与社会学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3年1月 |
| ISBN | 9787508636626 |
| 电子书格式 | ePub | mobi | 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68元(参考)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内容介绍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讲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之间的思想较量。这不仅是一场学术辩论,更是关于“政府应当如何介入经济”的世纪之争。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以刺激需求、拯救经济;而哈耶克坚信市场自有秩序,过度干预将毁灭自由。
本书以通俗的笔触,将复杂的经济理论转化为一场生动的思想交锋。作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并非单纯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两人的思想影响,带领读者理解他们如何塑造了现代经济学的两个极端——“国家之手”与“市场之手”。
书中不仅探讨理论,更关注两人性格、成长背景与世界观的形成。凯恩斯是剑桥学派的天才,优雅、自信、政治敏锐;哈耶克则理性、严谨、执着于思想的逻辑一致性。这种人格差异让他们的经济观念碰撞出思想火花,也让“自由与干预”的问题更具人性温度。
韦普肖特用大量史料、演讲与私人书信,还原了两人之间几十年的辩论。从大萧条到二战,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新自由主义兴起,他们的理论反复被历史验证、质疑、再验证。作者认为,这场争论至今未完——它仍存在于每一轮经济危机、每一项财政政策、每一次央行决策中。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只是讲经济,更讲“思想的力量”。它让我们明白,经济学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关乎社会方向与人类自由的哲学命题。理解凯恩斯与哈耶克的分歧,就是理解现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根本张力。
在金融危机频发、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再次成为焦点的当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让我们重新审视“谁在主宰经济命运”这一永恒的问题。
金句20条
- 自由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专制,而是善意的计划。
- 经济的真正问题,不在于资源的匮乏,而在于智慧的误用。
- 市场不会完美,但政府的干预从未完美过。
- 当政府声称能消除失业时,往往也在制造通货膨胀。
- 理性并不能战胜市场,市场才是理性的集合。
- 自由的代价,是不完美;干预的代价,是失去自由。
- 人类的自负在于以为能设计出优于市场的秩序。
- 萧条是暂时的,政府的错误可能是永久的。
- 货币政策不能创造财富,只能影响幻觉。
- 政府的“拯救”常常以个人自由为代价。
- 市场的波动是自然的,政府的稳定往往是幻觉。
- 经济学的终极问题,是权力应该交给谁。
- 计划经济的终点,不是繁荣,而是贫穷。
- 自由市场的力量,不在秩序,而在自我修正。
- 经济危机是制度的考验,而非理论的终结。
- 政治家总想干预市场,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
- 通胀是一种社会的背叛,它让努力者受损,让投机者获益。
- 自由不是混乱,而是责任的体现。
- 真正的智慧,是承认无知——尤其在经济政策上。
-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注同一个错误:相信政府万能。
适合人群
- 对经济思想史、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 研究经济政策、宏观调控与货币理论的学生与学者。
- 金融、政策研究、经济媒体从业者。
- 想了解经济学背后“思想战争”的普通读者。
- 希望通过经济史理解当代全球经济格局的人。
尼古拉斯·韦普肖特介绍
尼古拉斯·韦普肖特(Nicholas Wapshott),英国知名记者、作家与经济史评论家。他长期担任《伦敦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报》的专栏作者,擅长用通俗的叙述方式讲述复杂的经济与政治思想,被誉为“能让大众读懂经济学的作家”。
韦普肖特善于将历史与人物结合,用故事化的笔法还原思想的碰撞。《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就是他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全球出版后引发广泛讨论,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思想对决叙事”。
他的写作风格简洁、逻辑清晰,善于通过历史细节揭示理论的命运。他认为,经济学家的影响力不在于模型,而在于思想能否改变政策与公众认知。
除经济学领域外,韦普肖特还撰写政治人物传记、社会评论与历史分析作品。他始终坚持“思想比事件更重要”的写作理念,用故事让抽象理论具象化。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自由主义读者群。对于希望理解思想背后人性的读者来说,韦普肖特是连接学术与大众之间的重要桥梁。
作者其他作品
- 《罗纳德·里根与玛格丽特·撒切尔》
-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思想战争(英文原版)》
- 《对立中的繁荣:经济思想的冲突史》
- 《自由的陷阱:政治权力与经济自由》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目录
- 序言:思想之争,影响世界的百年辩论
- 第一章:两位思想巨人的诞生
- 第二章:大萧条的震荡
- 第三章:哈耶克的自由秩序
- 第四章:凯恩斯的国家救市
- 第五章:学术辩论与政治较量
- 第六章:二战与经济的重建
- 第七章:自由市场的复兴
- 第八章:新自由主义的崛起
- 第九章:当代世界的延续之争
- 结语:思想从未停止战争
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初学者,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理解了经济学不仅是数据与模型的学问,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哲学对话。凯恩斯与哈耶克的争论,看似理论之争,实则是“国家应信任市场,还是信任政府”的终极讨论。
读书过程中,我感受到凯恩斯的理想主义和哈耶克的警惕心。凯恩斯相信人类能通过理性设计来稳定经济,他的乐观让我感到温暖;而哈耶克则提醒我们,人类理性有限,越想控制经济,往往越制造混乱。两种思想像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书中关于大萧条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当世界陷入恐慌时,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挽救了信心;但随后,哈耶克的“自由市场论”又纠正了滥用权力的风险。这让我明白,经济政策从来不是“对或错”,而是“平衡”的艺术。
作为新手,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讲述两人的人性冲突。他们的辩论并非敌意,而是理性的碰撞。凯恩斯优雅、擅长演讲;哈耶克沉稳、逻辑严密。这样的描写让经济史不再枯燥,而变得像一场思想的电影。
阅读后,我最大的感悟是:自由与秩序、政府与市场,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永恒的张力。任何试图彻底消灭对方的思想,最终都会失去平衡。
如果你想理解为什么今天的世界在“自由市场”和“国家调控”之间反复摇摆,这本书会给你答案。它不仅是经济学的入门读物,更是一部让人学会思考社会规则的经典。
相关电子书推荐
- 《通往奴役之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资本主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
- 《货币的非国家化》——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美国货币史》——米尔顿·弗里德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