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动物》基本信息
| 书名 | 理性动物 |
| 作者 | 道格拉斯·T.肯里克(Douglas T. Kenrick) / 维拉扬·古布森(Vilasana Griskevicius) |
| 类别 | 心理学 / 行为科学 / 进化经济学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6年5月 |
| ISBN | 9787213068001 |
| 电子书格式 | mobi | 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58元(参考) |
《理性动物》内容介绍

《理性动物》是一部融合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与进化生物学的跨学科力作。作者道格拉斯·T.肯里克以轻松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我们每天看似“理性”的行为,实际上都受到进化本能的强烈驱动。换句话说,人类并非纯粹的“理性存在”,而是“被进化塑造的理性动物”。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理性并不是追求逻辑最优,而是追求“生存最优”和“繁衍最优”。从择偶、消费、竞争、合作到社交,每一种行为模式背后,都有进化的影子。例如,我们为什么会炫耀财富?为什么会冲动购物?为什么会在群体中盲从?这些行为看似非理性,其实是数百万年进化中遗留下的“适应策略”。
作者通过大量实验和案例,将人类行为重新放回自然选择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他指出,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忽视了人类的情感与本能,而进化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更真实的解释:人类的大脑不是为追求真理设计的,而是为在复杂社会中“生存下来”而优化的。
书中语言通俗幽默,充满了生活化的场景——从婚恋市场到商场促销,从网络炫耀到职场竞争,每个例子都让人惊讶地发现:“原来我的理性,不过是生物本能的伪装。”
《理性动物》不仅是一部心理学读物,更是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它让我们重新理解欲望、恐惧、嫉妒、贪婪这些人性的根源。理性不是压抑本能,而是理解本能、驯化本能的过程。
在这个充满选择与诱惑的时代,懂得人类行为背后的进化逻辑,就等于学会了更清醒地生活。这正是《理性动物》想传达的核心理念——理性,源于理解自身的不理性。
金句20条
- 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是在进化的剧本中行动。
- 理性并非对抗本能,而是本能的一种高级表达。
- 人类不是追求真理的机器,而是追求适应环境的动物。
- 进化赋予我们智慧,但也让我们成为情绪的囚徒。
- 我们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身份认同。
- 爱情,是自然最精妙的生物陷阱。
- 嫉妒,是进化的信号灯,而非性格的缺陷。
- 大脑的任务不是寻找真相,而是确保生存。
- 理性常常服务于非理性的目标。
- 欲望,是进化让我们持续运转的引擎。
- 我们用逻辑解释行为,却用情感决定行动。
- 选择不是自由的,而是被祖先的基因所引导。
- 社会竞争的根源,并非金钱,而是地位。
- 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进化信号。
- 理性思考的极限,是被情感框定的。
- 群体的力量,既让我们安全,也让我们盲目。
- 恐惧让人活得更久,却让社会停滞。
- 幸福感,是进化设计的“奖赏系统”。
- 理解人性,不是变冷漠,而是更有同理心。
- 真正的理性,不是压抑冲动,而是识别冲动的来源。
适合人群
- 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社会学爱好者。
- 希望理解人性、掌握决策心理的职场人士。
- 对“非理性行为”感兴趣的读者。
- 市场营销、管理、教育等领域从业者。
- 对自我觉察与人性成长有追求的青年群体。
道格拉斯·T.肯里克介绍
道格拉斯·T.肯里克(Douglas T. Kenrick),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长期研究进化心理学、社会行为与人类决策。他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与“行为科学”结合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让心理学重新回到人性的学者”。
肯里克的研究领域涵盖情绪、群体、社会竞争、消费心理等,他通过大量实验揭示了人类行为的深层逻辑。他的理论观点影响了现代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乃至市场营销领域的研究方向。
他的写作风格轻松幽默,善于用日常生活的例子讲解复杂理论。《理性动物》被认为是他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用科学语言重新定义“理性”——不是对抗本能,而是与本能共舞。
除了学术研究,肯里克也致力于大众心理教育,通过TED演讲、媒体专栏和课程,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那样做”。他坚信,只有认识人类本能的进化根源,才能真正学会理性思考。
他的思想启发了无数读者重新审视自我与社会关系,也让“进化心理学”成为解释现代生活现象的强大工具。
作者其他作品
- 《社会动物:进化视角下的人类行为》
- 《生命的心理学:从基因到社会的行为演化》
- 《性与心智:人类择偶的进化秘密》
《理性动物》目录
- 序章:理性动物的悖论
- 第一章:我们的理性从何而来
- 第二章:欲望与生存的双螺旋
- 第三章:爱情的进化逻辑
- 第四章:地位、竞争与社会层级
- 第五章:消费行为与性选择
- 第六章:为什么我们会“非理性”地决策
- 第七章:群体归属与社会模仿
- 第八章:幸福与意义的进化心理
- 结语:理解非理性,才能成为真正的理性动物
读书笔记
第一次读《理性动物》,我感到自己被“解剖”了。那些以为是自己理性选择的行为,比如买奢侈品、发朋友圈、追求地位,原来都带着强烈的“进化目的”。书中告诉我,我们并非真的自由,而是被古老的基因所引导,只是换了一种现代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作者让我重新认识了“理性”的定义。理性并不是冷冰冰的逻辑思考,而是适应环境的生物策略。比如,在择偶时,男性倾向于展示资源,女性则偏好安全与地位,这些选择不是文化产物,而是进化留下的生存机制。这种视角让我理解了很多“看不懂的人性”。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消费行为其实是“性信号”。当我们买车、换手机、炫耀旅行照片时,其实是在无意识地展示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这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消费冲动——原来我不是爱浪费,而是“在展示适应力”。
对于新手读者来说,《理性动物》是一堂人性觉醒课。它用科学方式解释情绪、欲望与行为背后的逻辑,让人不再简单地用“对或错”评判自己,而是学会理解自己的生物本能。理解了“非理性”,反而更能做到理性。
最打动我的是作者的温度。他没有贬低人性,而是让我们看到: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因为我们在本能与理性之间挣扎。每一个能自省、能克制的瞬间,都是文明进化的一小步。
看完这本书,我学会了用更宽容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并不完美,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自己,做出更聪明、更人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