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基本信息
| 书名 | 美国货币史(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
| 作者 |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 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 |
| 类别 | 经济学 / 货币理论 / 金融史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5年(中文版) |
| ISBN | 9787508647547 |
| 电子书格式 | PDF | ePub | mobi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88元(参考) |
《美国货币史》内容介绍

《美国货币史》是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与安娜·施瓦茨共同完成的一部划时代著作,被誉为“现代货币主义的圣经”。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史研究的经典,更是奠定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石。本书系统梳理了1867年至1960年间美国的货币政策、金融体系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货币供给在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作用。
弗里德曼以大量实证数据为基础,详细分析了美国在近百年中的主要经济事件,包括1873年恐慌、1929年大萧条、二战后的通货膨胀与货币扩张。他用严谨的逻辑证明——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关键变量,而非传统凯恩斯主义所强调的“财政支出”或“总需求”。
书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是对“大萧条”的重新解释。弗里德曼认为,1929年的经济崩溃并非资本主义的自我毁灭,而是美联储在危机中未能及时扩张货币供给,导致信贷紧缩与系统性恐慌。他以数据和史实推翻了当时盛行的“市场失败论”,奠定了货币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主导地位。
《美国货币史》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突破,更在于方法论的革新。弗里德曼以数量经济学的方法验证历史事件,用数据重塑历史叙事。他主张“历史不是故事,而是统计的逻辑”,这让经济学走出了主观推论的时代。
这本书读起来宏大却不抽象,它揭示了政策背后的人性——政治干预、公众预期、央行的犹豫与错误,构成了货币体系的真实面貌。弗里德曼用冷静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事实:通胀、衰退与繁荣,从来不是偶然,而是货币供给政策的必然结果。
《美国货币史》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政治智慧的史诗。它让人明白,金钱的流向,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金句20条
- 通货膨胀无非是一种税,只不过不需要立法批准。
- 货币政策的失误,往往是经济灾难的起点。
- 自由市场不会完美,但政府干预只会让错误更持久。
-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永远是货币的过度发行。
- 经济周期是货币供给波动的反映。
- 货币是经济体系的血液,央行是调节生命节奏的心脏。
- 政府从不生产财富,它只分配财富。
- 真正的稳定,不在政策承诺,而在规则的可预期。
- 货币的力量不在数量,而在信任。
- 当央行屈从于政治,货币的价值就会崩塌。
- 萧条的真正原因,是货币政策的恐惧与迟缓。
- 通胀是一种政治现象,而非经济偶然。
- 好的政策让市场自我调节,坏的政策让市场失去理性。
- 自由是经济增长的前提,而不是结果。
- 中央银行的权力越大,错误的代价就越重。
- 控制货币供给,就是控制经济命运。
- 货币不是中性的,它塑造了人类社会的行为结构。
- 经济史,就是货币史。
- 政府无法消除经济周期,只能制造更大的波动。
-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市场崩溃,而是信心消失。
适合人群
- 对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感兴趣的读者。
- 金融从业者、投资分析师、经济学研究者。
- 希望理解通胀、利率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学者与学生。
- 对金融史与政策演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 研究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差异的经济学初学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介绍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自由市场经济学派代表人物,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芝加哥学派的核心人物,对现代货币理论、价格机制与宏观经济政策有着深远影响。
弗里德曼的思想核心在于“货币决定经济”,他认为货币供给是影响经济增长、通胀与就业的根本变量。这一观点挑战了凯恩斯主义长期主导的财政刺激论,推动全球经济政策从“政府干预”转向“市场自我调节”。
他提出了“恒定货币增长规则”“自然失业率假说”等重要概念,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货币政策设计。美国里根时期的经济改革、英国撒切尔政府的反通胀政策,都深受其理论影响。
弗里德曼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思想斗士。他用数据反驳权威,用理性揭露政策的谬误。他主张个人自由优先于政府权力,认为“政府越小,社会越繁荣”。
他的著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让复杂的经济学思想进入大众视野,成为自由市场信仰的象征。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是全球央行与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
作者其他作品
- 《资本主义与自由》
- 《自由选择》
- 《货币政策的作用》
- 《价格理论》
- 《通货膨胀与货币体系》
《美国货币史》目录
- 序言:货币的历史逻辑
- 第一章:国家银行制度的确立(1867—1914)
-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通货膨胀
- 第三章:美联储的诞生与政策演变
- 第四章:1929年危机与货币收缩的悲剧
- 第五章:新政时代的货币扩张
- 第六章:二战后的金融体系重建
- 第七章:通胀的政治根源
- 第八章:货币增长规则与经济稳定
- 结语:从历史中学习政策的边界
读书笔记
从新手读者的角度,《美国货币史》是一部需要耐心的经典。它不是轻松的“经济故事书”,而是一场理性的启蒙。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货币并非抽象的经济符号,而是塑造社会命运的力量。
书中让我最震撼的部分,是对1929年大萧条的重新解读。我们被教导那是市场失灵的结果,但弗里德曼用大量数据证明,那其实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失误。当时美联储收紧货币,导致信贷冻结、银行倒闭、恐慌蔓延——这场人为的“收缩”让整个世界陷入黑暗。
他提出的观点非常现代——货币政策不是短期的刺激工具,而是一种长期的制度规则。对于新手读者来说,这种“规则思维”是理解现代经济的关键。它让人明白,好的经济政策不是频繁调整,而是保持稳定与可预期。
读到书中关于“通胀是隐形税”的论述,我印象深刻。政府印钞并非没有代价,它以物价上涨的方式转移了社会财富。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货币政策其实是政治博弈的一部分,背后藏着权力与利益的平衡。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美国货币史》读起来并不枯燥。它的魅力在于逻辑的力量——用事实证明理论,用历史验证规律。对一个刚入门的经济爱好者而言,它能彻底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政策的谦卑”。经济体系太复杂,任何看似“聪明”的政策,都可能带来意外的副作用。而真正的智慧,是让市场自己找到平衡。
相关电子书推荐
- 《资本主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
- 《通货膨胀与货币体系》——米尔顿·弗里德曼
- 《货币的非国家化》——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大衰退与大萧条》——本·伯南克
- 《货币金融学》——弗雷德里克·米什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