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帝国》基本信息
| 书名 | 棉花帝国:一部全球资本主义的历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
| 作者 |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 |
| 类别 | 经济史 / 全球史 / 资本主义研究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中文版) |
| 出版时间 | 2018年(中文版) |
| ISBN | 978-7-5086-4312-2 |
| 电子书格式 | PDF|ePub|mobi|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88(以实际为准) |
《棉花帝国》内容介绍

《棉花帝国》是斯文·贝克特以“棉花”为线索,展开的一部全球化视野下的资本主义演变史。他揭示了棉花在工业化、帝国扩张、奴隶劳动、机器生产、工厂制度里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让我们看到看似柔弱的纤维如何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中枢。
本书跨越18世纪至20世纪,将北美、英国、印度、埃及等地的棉花生产与全球贸易网紧密关联。作者展示了欧洲资本家如何凭借殖民地原料、奴隶劳动与机械化工厂,把棉花从一种商品转变为“帝国”的象征。
贝克特特别强调资本主义的起源不仅在于技术革命,更在于“战争资本主义”“帝国统治”与全球劳动网络。他认为,棉花帝国的兴起与美洲奴隶制、殖民地征服、全球原料体系构建密不可分。
与此同时,书中也关注到了资本主义的暗面:劳工剥削、环境破坏、财富集中与全球不平等等问题。作者让我们意识到,现代经济成就的背后,有时是被压抑、被剥夺的群体与资源。
对于当代读者来说,《棉花帝国》不仅是历史叙述,更是对今天全球化、供应链、劳动力转移与资本力量的深度反思。这本书提醒我们:看一块布料的背后,可能隐藏一个帝国的兴衰与劳动者的命运。
金句20条
- 棉花虽小,却承载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脉搏。
- 奴隶劳动、机器工厂、全球市场——都在一片棉田之上汇聚。
- 帝国的扩张,不只是疆土,更是原料、工厂、劳动力的整合。
- 现代工业的起点,往往是对自然与人力的重新组织。
- 资本不仅制造财富,也制造依赖与不平等。
- 从原料田到工厂车间,棉花编织出世界经济的新地图。
- 全球化不是今日发明,而是从一片棉田开始漫走。
- 技术革命的背后,是帝国主义的脚步与劳动者的汗水。
- 财富的集中,与原料的廉价获取密不可分。
- 看似柔软的纤维,其背后却是铁制机器和坚硬制度。
- 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全球秩序的构建。
- 生产方式的每一次革命,都是劳动关系和权力结构的重塑。
- 历史让我们看到:一块布料也能改变世界。
- 理解现代经济,从理解棉花贸易开始。
- 工厂的烟囱之上,是奴隶的影子与资本家的雄心。
- 帝国不仅征服土地,更征服了劳力与市场。
- 全球供应链其实是三个世纪前就开始运行的网络。
- 资本主义再辉煌,也常建基于资源、劳动与制度的脆弱结构。
- 看似过去的历史,其实就在当下的棉裙、牛仔裤、纺织商品中延续。
- 读懂棉花,就读懂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的逻辑。
适合人群
- 对经济史、全球史、资本主义起源感兴趣的读者
- 研究国际贸易、产业革命、劳动力历史的专业学者或学生
- 从事纺织、供应链、时尚行业,希望理解产业背后历史逻辑的人士
- 对全球化、劳动权益、资源掠夺与制度影响有思考需求的关注者
- 一般科普读者,喜欢历史叙述但希望从中发现经济与制度的关联者
斯文·贝克特介绍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是哈佛大学历史系Laird Bell 教授,专注于19世纪美国史与全球资本主义史。他长期研究资本主义的结构、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及全球劳动网络的演变。
他以“棉花帝国”这一本商品为切口,揭示全球经济变迁的深层机制。他的研究视野跨越殖民地、奴隶制、工业化、全球贸易,将看似局部的产业变动置于世界结构里审视。
贝克特强调历史不仅是国家的故事,更是全球链接与商品流通的故事。他让我们看到,一片棉田、一台纺织机、一艘商船,都可能成为理解现代经济的入口。
他的写作兼具学术深度与叙事力量,《棉花帝国》因此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本克罗夫特奖(Bancroft Prize)提名与普利策奖提名。
此外,他还著有关于美国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发展史等作品,为历史学、经济学跨界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源。
作者其他作品
- 《货币都市:纽约市资产阶级的巩固,1850-1896》(The Monied Metropolis)
- 《奴隶制的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史》(Slavery’s Capitalism)
- 《美国资产阶级:十九世纪的区分与身份》(The American Bourgeoisie)
《棉花帝国》目录
- 第一章:纤维、机器与帝国之起点
- 第二章:棉花、奴隶与资本的交错
- 第三章:亚洲原料、欧洲工厂与全球供应链
- 第四章:战争、市场与棉花帝国的扩张
- 第五章:劳工、制度与资本主义的重建
- 第六章:棉花帝国的衰退与全球化新时代
读书笔记
作为历史与经济学的新手,我读《棉花帝国》时首先被其视角吸引:用“一种商品”讲全球资本主义,带来新鲜感。作者的逻辑让我慢慢理解:原料、劳力、机器、市场其实是一条连贯的链,而不是孤立事件。
读到奴隶劳动与工业生产交汇的那一章,我意识到:机械革新并不是现代工业的全部;制度、征服、压迫同样构成了资本主义的根基。这改变了我对“工业革命”单纯技术进步的印象。
作者对全球各地棉花生产与贸易的叙述,也让我第一次看到“全球化”不是21世纪才有,而是早已在19世纪因棉花而铺开。新手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历史框架,帮助我理解今天的供应链、劳动力转移与不平等。
尽管本书内容丰富,有不少历史细节,但作者叙述流畅、案例生动。我建议和我一样的新手,可以边读边画出产业链图:从种植、收割、纺纱、织布、销售到全球分销。这样理解更直观。
读完后,我对“为什么资本主义展开如此迅猛”“为什么全球化如此深刻”有了新的认识。棉花帝国的故事不只是过去,而是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一把钥匙。
相关电子书推荐
- 《纺织帝国:工业革命的真实面貌》 — 罗伯特·阿伦·怀特
- 《商品的世界史》 — 斯奈德(Holger Snyder)
- 《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起》 — 布兰查德(Timothy Blanchard)
- 《供应链与全球化:从棉花到电脑》 — 李拔丁
- 《帝国的纤维:棉、煤与钢铁时代》 — 埃琳·伯恩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