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各马可伦理学》基本信息

| 书名 | 尼各马可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 |
| 作者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 类别 | 哲学 / 伦理学 / 人生思想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译林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原作) |
| ISBN | 978-7-100-05612-1(各版本略有不同) |
| 电子书格式 |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人民币58–118元(视版本而定) |
《尼各马可伦理学》内容介绍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伦理哲学著作,也是西方伦理学史的起点。全书以他授课笔记为基础,由其子尼各马可编订整理而成,系统探讨了“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是“幸福”(Eudaimonia),而幸福并非短暂的感官享受,而是“依理性而行的德性活动”。换句话说,真正的幸福源自灵魂的完善与理性的实现。这种思想成为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基石。
他将“德性”分为两种:理智德(如智慧、理解)与道德德(如勇敢、节制)。其中,道德德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习惯与实践养成的。亚里士多德强调“中庸之道”——在过度与不足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这种智慧体现了人类理性的成熟。
书中还探讨了友谊、快乐、责任、正义等伦理主题。他认为,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善,因为它让德性得以实践;而正义是社会的灵魂,因为它维护了人际间的平衡与信任。
《尼各马可伦理学》既是哲学思考的经典,也是人生修养的指南。它提醒我们:追求幸福,不是纵欲,也不是苦行,而是在行动中保持理性、在选择中保持平衡,最终达到灵魂的宁静与圆满。
《尼各马可伦理学》目录
- 第一卷:善与幸福的本质
- 第二卷:德性的形成与中庸之道
- 第三卷:自愿与选择、勇敢与节制
- 第四卷:慷慨、正义与荣誉的衡量
- 第五卷:正义的类型与社会关系
- 第六卷:理智德与实践智慧
- 第七卷:克制与放纵
- 第八卷:友谊的本质
- 第九卷:不同类型的友谊
- 第十卷:快乐与至善人生
金句20条
- “幸福是灵魂依德性的活动。”
- “美德在于找到过度与不足之间的中点。”
- “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活得善。”
- “行动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我们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是谁。”
- “勇气是面对恐惧而不被恐惧支配。”
- “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善与相似之上。”
- “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兽性的根本。”
- “正义是德性的总和。”
-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智慧的极致。”
- “幸福不是偶然,而是选择。”
- “我们必须像射箭一样瞄准善。”
- “快乐是德性活动的自然伴随物。”
- “教育的目标,是让人学会享受正确的事物。”
- “习惯塑造性格,而性格决定行为。”
- “人之为人,在于其能自制。”
- “不求极端,方能安宁。”
- “没有理性的快乐,是危险的。”
- “德性是实践的产物,而非言语的产物。”
- “至高的幸福,属于最理性的灵魂。”
适合人群
- 对哲学、伦理学、人类幸福研究有兴趣的读者。
- 希望理解“如何活出理性与平衡人生”的人。
- 从事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
- 探索内在成长与自我修养的读者。
- 想了解西方道德哲学根源与伦理体系的学习者。
亚里士多德介绍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导师,被誉为“西方理性思维之父”。他在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科学、修辞学等领域奠定了体系化的知识基础。
亚里士多德继承并超越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强调现实经验与观察的重要性,主张“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他认为,哲学不只是思辨,更要服务于生活与实践,这一思想贯穿于《尼各马可伦理学》中。
他把幸福定义为“最高的善”,提出“中庸之道”作为实践智慧的核心。相比柏拉图的理想主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更贴近现实,更关注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他的影响深远,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中世纪经院哲学以他为思想基础,现代科学的逻辑方法也源自他的《工具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既是理性思维的象征,也是“实践智慧”的化身。他证明了:哲学不仅是抽象的思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其他作品
- 《形而上学》
- 《政治学》
- 《修辞学》
- 《诗学》
- 《论灵魂》
读书笔记
1. “第一次读这本书,我觉得它不像哲学,更像人生课。” 它没有复杂的概念,而是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什么是幸福”“怎样成为一个善的人”。对新手来说,亚里士多德是温和的导师。
2. “中庸之道”是整本书的核心。 我开始明白,极端的情绪、极端的选择,往往是痛苦的根源。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压抑,而在于拿捏分寸。比如勇敢,是介于怯懦与鲁莽之间的一种平衡。
3. “幸福不是外在奖赏,而是内在状态。”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现代人追求财富、地位、刺激,却常忽略心灵的平静。亚里士多德让我重新理解“幸福”这个词,它其实更接近“灵魂的安宁”。
4. “友谊”这一章特别温暖。 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必须建立在“善”的基础上。那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只是利益;只有建立在共同追求美德上的友谊,才值得称为“第二个自我”。
5. “对新手来说,这本书不难读,但难以实践。” 因为亚里士多德讲的不是理论,而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要求你每天自省、调整行为、培养习惯,这本身就是修行。
6. 我的总结: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一本关于“行动的哲学”。它不让人逃避现实,而是教人如何在现实中活出智慧。每次读,我都觉得自己离“理性的人”更近了一点。
相关电子书推荐
- 《理想国》—— 柏拉图
-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 《伦理学》—— 斯宾诺莎
-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 《论语》——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