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贼》基本信息

| 书名 | 偷书贼 |
| 作者 | 马库斯·苏萨克(Markus Zusak) |
| 类别 | 历史小说 / 文学 / 成长励志 |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 出版时间 | 2011年1月 |
| ISBN | 9787544253994 |
| 电子书格式 | PDF|ePub|mobi|docx|azw3|txt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人民币约 45 元 |
《偷书贼》内容介绍
《偷书贼》是一部极富诗意与力量的小说,以“死亡”为叙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德国的动人故事。故事的主角莉赛尔·梅明格是一个生活在战火阴影下的小女孩,她通过偷书、阅读与文字的力量,抵御生活的苦难与恐惧。
小说以纳粹德国为背景,却没有宏大的战争场景,而是从一个普通家庭、一条街道出发,展现出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温暖与希望。莉赛尔的养父母收留了一个犹太人,他们用善意与文字的光,点亮了被黑暗笼罩的世界。
书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死亡的叙述视角。它既冷静又诗意,以一种超然的眼光讲述人类的悲欢。死亡并非冷酷的掠夺者,而是一个见证者,它记录下人类在苦难中依然绽放的勇气与爱。
《偷书贼》是一部关于“语言的力量”的小说。莉赛尔偷的不只是书,而是希望。她在字句之间找到生存的意义,证明了文字不仅能毁灭,也能拯救。这种主题让作品超越了历史小说的范畴,成为对人类灵魂的颂歌。
马库斯·苏萨克以细腻、诗意的文字描绘了死亡与生命的对话,书中的悲伤并不压抑,反而充满温柔。它让人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爱与文字也能照亮前路。
《偷书贼》目录
- 序章:死亡的旁白
- 第一部:偷书的女孩
- 第二部:新家的阳光
- 第三部:战争的阴影
- 第四部:犹太人的秘密
- 第五部:文字的奇迹
- 第六部:轰炸之夜
- 尾声:偷书贼的故事
金句20条
- “我常常看到人类的丑陋,也常常看到他们的美丽。”
- “即使在死亡的阴影下,文字依然能开出花。”
- “有时候,书比子弹更有力量。”
- “她偷的不只是书,而是生存的理由。”
- “死亡从不急躁,它耐心地等待每一个故事的结束。”
- “人类的灵魂,藏在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里。”
- “阅读,是对世界温柔的反抗。”
- “真正的勇气,是在恐惧中依然选择善良。”
- “语言可以摧毁一个国家,也可以拯救一个生命。”
-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心跳。”
- “即使世界崩塌,总有人在书页之间重建希望。”
- “死亡带走了他们的身体,却带不走他们的故事。”
- “爱,是所有战争中唯一的胜利。”
- “我见证了人类的残忍,也目睹了他们的温柔。”
- “文字是一种魔法,它能让痛苦变得可以承受。”
- “当一个孩子在阅读时,世界就多了一点光。”
- “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响亮。”
- “人类是唯一能在死亡面前微笑的物种。”
- “她读书,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重新相信。”
- “每一个偷书贼,都是灵魂的救赎者。”
适合人群
- 喜欢历史与人性文学的读者。
- 对二战题材及成长主题感兴趣的青少年与成人。
- 需要寻找阅读意义与心灵力量的读者。
- 喜欢《追风筝的人》《夜访吸血鬼》等文学作品的人。
- 教师、学生及文学研究者,探讨语言与道德主题。
马库斯·苏萨克介绍
马库斯·苏萨克(Markus Zusak),澳大利亚著名作家,1975年出生于悉尼。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叙述结构、诗意的语言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是当代最具创造力的小说家之一。
苏萨克出身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移民,这使他对“身份与归属”有着深刻理解。他从小热爱文学,尤其受到莎士比亚与福克纳的影响。他的写作融合了文学性与情感温度,语言细腻且富有节奏感。
2005年出版的《偷书贼》让他享誉全球。这部小说打破传统叙事,以“死亡”为讲述者,用温柔的冷静描绘了战争下的人性与希望。它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并改编为同名电影。
苏萨克的作品主题常围绕“文字的力量”“善恶的界限”“爱与救赎”等,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与精神世界的深刻关怀。他擅长用平凡的故事,写出非凡的情感共鸣。
他的语言风格既温柔又有力量,能够在黑暗中捕捉光亮,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感受、成长。他被誉为“用文字创造奇迹的作家”。
作者其他作品
- 《信使》
- 《当狗成为神》
- 《桥边少年》
- 《墨水心》
读书笔记
初读《偷书贼》,我被那种独特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以“死亡”为旁白的小说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它不是一部悲伤的书,而是一部用痛苦映照希望的作品。
作为一名新手读者,我最震撼的是文字的力量。莉赛尔在最绝望的时代,通过书本重新找到了自由。她偷书,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在文字中找到活下去的理由。这种精神让我久久难忘。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有深度。养父母的温柔、犹太人的勇敢、孩子们的天真,都在提醒我,人性永远比战争更强大。哪怕在毁灭中,仍有人选择善良。
读到后半部分时,我被书中的悲剧震撼,但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死亡虽然无情,但它用平静的语气叙述了人类的美。那种“淡淡的慈悲”,是整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这本书让我明白,阅读不只是逃离现实,更是面对现实的勇气。《偷书贼》教我在黑暗中寻找光,在绝望中仍然相信爱与语言的力量。它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也是一份静默的希望。
相关电子书推荐
- 《追风筝的人》 — 卡勒德·胡赛尼
- 《我们看不见的光》 — 安东尼·多尔
- 《夜》 — 埃利·维塞尔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扬·马特尔
- 《房间》 — 艾玛·多诺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