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基本信息

| 书名 | 喧哗与骚动 |
| 作者 |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
| 类别 | 现代文学 / 意识流小说 / 南方文学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9年9月(中文版) |
| ISBN | 9787544778391 |
| 电子书格式 | PDF|ePub|mobi|docx|azw3|txt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45元(视版本而定) |
《喧哗与骚动》内容介绍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现代文学巨匠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具实验性和文学价值的小说之一。该书于1929年出版,以意识流叙事手法揭示了美国南方一个家族的衰败与人性的崩塌,展现了时间、记忆与悲剧交织的复杂世界。
小说以康普生家族为中心,通过四个不同人物的视角展开叙事——痴呆的本吉、敏感的昆丁、冷漠的杰森以及家族女佣迪尔西。每个章节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世界,构成了一幅支离破碎却极具深意的时间拼图。福克纳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使读者在阅读中如同置身于记忆的迷宫。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南方社会崩溃的描写,更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寻。它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传统的崩塌以及灵魂的无所归依。本吉的童稚视角象征纯净的感知,昆丁的自我毁灭代表理想的破碎,而杰森的冷酷反映了物质社会的虚无。
福克纳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与意识流技巧,语言如诗般密集而跳跃。他以独特的“时间意识”打破了线性叙述,使每一段文字都充满流动的心理节奏。正如他所言:“过去从未死去,它甚至还未过去。”——时间与记忆在这里成为永恒的纠缠。
《喧哗与骚动》不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人类精神的史诗。它讲述的不只是一个家族的毁灭,而是整个人类面对“时间之神”的无力抗争。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所谓的“喧哗与骚动”,其实正是生命本身的声音。
《喧哗与骚动》目录
- 本吉的记忆(April Seventh, 1928)
- 昆丁的独白(June Second, 1910)
- 杰森的叙事(April Sixth, 1928)
- 迪尔西的视角(April Eighth, 1928)
- 附录:康普生家族年表
金句20条
- “过去从未死去,它甚至还未过去。”
- “我所失去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意义。”
- “一切都在流逝,而我却被困在原地。”
- “她是我的姐姐,我爱她,也恨她。”
- “悲伤是一种时间无法稀释的痛。”
- “人不是活在时间里,而是被时间吞噬。”
- “理智是一种奢侈,疯子才真正诚实。”
- “我不记得她离开的那天,但我记得风的声音。”
-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记忆里,被困在过去。”
- “一切的喧哗与骚动,最终归于沉默。”
- “有些家庭的崩塌,并不需要一场战争。”
- “时间是最冷漠的旁观者。”
- “命运并不悲伤,悲伤的是我们明知道,却仍不回头。”
- “语言无法拯救混乱的灵魂。”
- “他活在过去,而过去从未放过他。”
- “疯狂是一种抵抗的方式。”
- “人类的痛苦,在于意识到自己正在消逝。”
- “每个人都有一座沉默的坟墓,叫记忆。”
- “爱是毁灭的开端。”
- “我们都只是时间的影子。”
适合人群
- 热爱现代主义、意识流文学的读者
- 对心理叙事与时间结构有兴趣的文学研究者
- 希望挑战深度阅读与思维复杂性的读者
- 大学及文学专业学生,用于研究叙事技巧
- 对美国南方文学与历史感兴趣的人
威廉·福克纳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1949年,他因“强有力的艺术创造力与对人类心灵的深刻描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纳的作品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构建了一个象征整个南方社会的精神地图。他以多重视角与时间错位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与破碎,被誉为“意识流文学的巅峰建构者”。
他的一生深受南方文化影响,对传统、荣誉与衰败的主题极为敏感。福克纳用极具张力的语言描绘人性的痛苦与孤独,揭示了文明表象下的混乱与悲哀。他的文字如同一幅被撕裂的画——美丽、混乱,却无法移开视线。
《喧哗与骚动》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八月之光》等并列为其“意识流四部曲”。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福克纳笔下的“南方史诗”。
福克纳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哲学家。他用文学向世界证明,时间不是直线,而是循环;记忆不是过去,而是活着的现在。
作者其他作品
- 《我弥留之际》
- 《押沙龙,押沙龙!》
- 《八月之光》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 《士兵的报酬》
读书笔记
1. 对新手读者来说,《喧哗与骚动》是一场阅读的挑战。 它的时间线错乱,叙述者频繁转换,意识流语言密集而晦涩。但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才如此迷人——它要求读者参与创作,去重组故事的碎片。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人心与时间的过程。
2. 初读时,你可能会迷失在本吉的意识中。 他的叙述没有逻辑,没有时间感,却极具情感力量。通过他的纯真视角,福克纳揭露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情感:依恋、恐惧、失落。这是小说的心脏部分,读者必须用心去“听”,而非仅仅去“读”。
3. 昆丁的章节充满了哲学意味。 他象征了“理想主义的毁灭”。他敏感、执着、矛盾——他无法接受时间的流逝,也无法救赎过去。读者在他身上看到的,是青春的绝望与理性的崩溃,这也是福克纳作品的永恒主题。
4. 杰森则代表了现实的冷酷。 他的叙事逻辑化、物质化,充满怨恨与愤世嫉俗。读到这里,你会发现福克纳的笔触不只是描写一个家族,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道德沦丧。这种层次感,是现代文学中最值得玩味的部分。
5. 最后的迪尔西章节,像是一束微弱的光。 她的信仰与坚韧,为这个崩溃的家族留下一点人性的温度。新手读者或许会被她的善良所打动——在一切喧哗与骚动之后,仍有人在沉默中坚守。
6. 当你读完全书,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场关于“时间与命运”的思考。 福克纳让人明白:生命并非直线的流逝,而是记忆与痛苦的循环。理解这一点,你才真正进入了《喧哗与骚动》的精神核心。
相关电子书推荐
- 《我弥留之际》—— 威廉·福克纳
- 《押沙龙,押沙龙!》—— 威廉·福克纳
-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