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玫瑰》基本信息

| 书名 | 夜莺与玫瑰 |
| 作者 |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
| 类别 | 文学 / 童话 / 哲理寓言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8年5月(中文版) |
| ISBN | 9787544768675 |
| 电子书格式 | ePub|mobi|txt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约32元(视版本而定) |
《夜莺与玫瑰》内容介绍
《夜莺与玫瑰》(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是奥斯卡·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之一,收录于1888年的《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中。这部作品以浓郁的唯美主义笔触,将爱情、牺牲与现实的冷漠交织成一曲短暂而凄美的挽歌。它虽是童话,却比许多现实小说更深刻、更痛楚。
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学生为爱所困,他深爱着一位美丽的姑娘,而姑娘答应只有他能送上一朵红玫瑰,才愿与他共舞。然而冬天里没有玫瑰,绝望的学生引起了一只夜莺的怜悯。为了帮助他,夜莺以自己的鲜血染红了白玫瑰——她在歌声与痛苦中死去,而那朵红玫瑰却被姑娘轻视、被践踏。爱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被残忍地粉碎。
王尔德通过夜莺的牺牲,描绘出纯洁爱情与世俗冷漠的冲突。夜莺象征无私的奉献与艺术的崇高,而人类社会的虚荣与冷漠则构成了她悲剧的背景。故事看似浪漫,却隐含深刻的讽刺与悲哀:最真挚的感情,往往被最浅薄的人轻易摧毁。
这篇童话不仅是爱情的寓言,更是王尔德对“美”与“牺牲”的思考。他用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美不是存在于外表的花朵,而是藏在那份愿意为他人燃烧的心灵中。夜莺的死亡,是悲剧,也是升华。
《夜莺与玫瑰》是王尔德思想中“唯美主义与悲悯精神”的完美结合。它用温柔的语言,讲述了最残酷的真相;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永恒的爱。
《夜莺与玫瑰》目录
- 快乐王子
- 夜莺与玫瑰
- 自私的巨人
- 忠实的朋友
- 非凡的火箭
金句20条
- “她用生命唱出了爱,而爱却被人践踏。”
- “玫瑰的红,是夜莺心血的颜色。”
- “世上最美的事,常被最愚蠢的人忽视。”
- “爱不需要逻辑,它只需要信仰。”
- “夜莺死去,玫瑰盛开;花凋零,人仍冷漠。”
- “世间没有比牺牲更纯净的美。”
- “理智让人冷漠,情感让人永恒。”
- “她唱得越甜美,痛苦就越深。”
- “爱是心的艺术,而非头脑的游戏。”
- “在世俗面前,真爱总是脆弱的。”
- “他有知识,却没有心。”
- “夜莺为爱而死,姑娘为虚荣而活。”
- “玫瑰的美,短暂如爱情的幻象。”
- “每一滴血,都是信仰的证据。”
- “最悲伤的不是死亡,而是无感。”
- “她死时微笑,因为她相信爱。”
- “有时上帝也会哭,因为人太冷漠。”
- “艺术即牺牲,爱亦如此。”
- “灵魂的光,永远比花更长久。”
- “当理智否定爱,世界便枯萎。”
适合人群
- 喜爱唯美与哲理结合的文学读者
- 希望思考“爱与牺牲”主题的读者
- 追求心灵感悟与人性思考的文学爱好者
- 青少年及大学生读者,培养情感与美学认知
- 对唯美主义与象征文学感兴趣的研究者
奥斯卡·王尔德介绍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是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语言的雕刻家”和“灵魂的诗人”。他以优雅的文笔、讽刺的幽默与深刻的哲思,书写了19世纪最闪耀的文学篇章。
王尔德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自幼聪慧,天赋异禀。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他便以超凡的文学才华与独特的审美理念崭露头角。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美是人生最高的追求,是通往精神自由的道路。
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既能讽刺社会虚伪,也能表达深沉的情感。《夜莺与玫瑰》便是他温柔与悲悯的一面,通过童话揭示人性;而《道林·格雷的画像》则展示了欲望与堕落的冲突。无论是诗、剧本还是小说,他始终在追问:什么是真实的美?什么是真实的人?
王尔德的人生既辉煌又悲怆。他的思想与社会偏见发生冲突,最终因同性恋事件入狱,晚年孤独贫困,但他从未放弃对美与自由的信仰。他曾写道:“美是唯一不被时间摧毁的事物。”
他的一生,就像夜莺的歌——璀璨、哀伤,却永远动人。
作者其他作品
- 《快乐王子》
- 《自私的巨人》
- 《道林·格雷的画像》
- 《坎特维尔的幽灵》
-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读书笔记
1. 对新手读者而言,《夜莺与玫瑰》最打动人的是它的“纯粹”。 它不像现代爱情故事那样复杂,而是用最简单的情节揭示最深的真理——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夜莺的牺牲让人感动,却也令人心碎,因为她的真心没有被理解。
2. 王尔德用浪漫的外壳包裹现实的冷酷。 学生象征理智的世界,夜莺象征情感与灵魂。当理智拒绝了感情,玫瑰就枯萎了。读者在阅读时,不仅为夜莺的悲剧落泪,更为人类的麻木感到羞愧。
3. 新读者常被故事的美丽迷惑,而忽略其深意。 王尔德并不是在歌颂牺牲,而是在质问:是否值得?他在夜莺的歌声里,藏下了对“理性文明”与“人类自私”的控诉。这种悲伤的智慧,是他作品的灵魂。
4. 对初学者来说,理解王尔德的语言是一次美学的体验。 他的文字简洁却不失诗意,字句间闪烁着哲理与光。他写的不是童话,而是一种信仰——关于美、关于爱、关于生命的尊严。
5. 这篇故事可以让现代人重新思考“爱的价值”。 在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像那位姑娘一样,把爱视作交换的条件。而夜莺提醒我们,爱本该是无条件的付出,是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温柔注视。
6. 当你再读《夜莺与玫瑰》,你会发现它其实是王尔德的自画像。 他用夜莺的血写出了自己的艺术信仰——即便被误解、被放逐,也要让生命因美而闪光。
相关电子书推荐
- 《快乐王子》—— 奥斯卡·王尔德
- 《小王子》——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 《卖火柴的小女孩》——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海的女儿》—— 安徒生
- 《野天鹅》—— 安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