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基本信息
| 书名 | 自卑与超越 |
| 作者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
| 类别 | 心理学 / 人格成长 / 自我发展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8年8月 |
| ISBN | 9787513925875 |
| 电子书格式 | PDF|ePub|mobi|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百度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49.80 |
《自卑与超越》内容介绍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心理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本书首次系统地提出“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深入剖析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自卑感与追求优越感之间的张力。阿德勒认为,人生的一切奋斗,都源自人内心对“自我完善”的渴望。
书中指出,自卑感并非负面的情绪,而是一种推动人不断成长的原动力。每个人都在不断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塑造自我。那些能够正视自卑、将其转化为努力动力的人,往往能实现人格的成熟与心理的健康。而逃避自卑、沉溺于比较的人,则容易陷入焦虑、嫉妒与自我否定的陷阱。
阿德勒强调,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联结。他提出“社会兴趣”概念,认为心理健康的核心在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真正的强者不是压倒别人,而是学会与他人合作、理解他人、贡献社会。个人的幸福感来源于社会归属感与意义感,而非单纯的成就或地位。
书中还通过大量生活案例,揭示了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性格形成与心理问题之间的深层联系。无论是家庭矛盾、婚姻问题,还是职场焦虑,都能在阿德勒的理论中找到心理根源与解决方向。他提出:“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就决定了他如何生活。”
《自卑与超越》不仅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经典。它教人如何理解自我、接纳不完美、勇敢面对困难,并在与他人的联结中实现精神成长。阿德勒用理性而温暖的笔触告诉我们:成长的意义不在于征服世界,而在于战胜自己。
这本书让人重新认识“自卑”——它不是软弱的象征,而是通往成熟的起点。每个人都能通过理解与行动,从自卑走向超越,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金句20条
-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成长。
- 幸福的人懂得承担,不幸的人总在逃避。
-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他为他人所做的贡献。
- 不要和别人比较,要和昨天的自己比较。
- 人不是被环境决定的,而是被自己对环境的看法决定的。
-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追求心中的优越感。
- 真正的自由,是选择如何回应生活。
- 没有人能让你感到自卑,除非你自己同意。
- 人的痛苦来自于追求虚假的优越。
- 被爱不是人生的目的,去爱才是。
- 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 改变从不嫌晚,只要你敢于面对自己。
- 逃避问题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方向。
- 真正的勇气,是去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
-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看待过去的方式。
- 懂得合作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力量。
- 失败不是终点,而是理解自我的起点。
- 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 成长,就是不断与自卑和解的过程。
适合人群
- 感到焦虑、自我否定、缺乏自信的年轻人。
- 正在经历心理困惑、家庭矛盾或情感压力的人。
- 心理学爱好者与希望了解人类行为动机的读者。
- 教育者、心理咨询师、管理者等关注人性成长的专业人士。
- 希望提升自我认知、寻找内在力量的普通读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个体心理学之父”。他曾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史上的“三大巨匠”。
阿德勒早年是一名医生,长期研究人类的行为与心理动因。他最早提出“自卑感”的心理概念,并将其视为人类成长与动力的核心。他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源自克服自卑、追求优越的动力,这种动力塑造了人格与命运。
在与弗洛伊德思想分歧后,阿德勒脱离精神分析学派,创立了“个体心理学”理论。他反对将人类行为仅仅归因于潜意识与性欲,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与主动性。他的理论更加注重个体的目标感、社会责任感与自我实现。
阿德勒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心理咨询事业,提倡平等、尊重与合作的社会关系。他的思想影响了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管理学,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的先驱”。
他的著作以平实易懂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性洞察,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心理学的力量。他相信:“只要人愿意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作者其他作品
- 《理解人性》
- 《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
- 《人性的弱点与力量》
- 《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关系》
《自卑与超越》目录
- 第一章 人格的形成与自卑的根源
- 第二章 童年经验与人生目标
-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 第四章 生活风格的塑造
- 第五章 爱与婚姻中的心理
- 第六章 教育与儿童成长
- 第七章 社会兴趣与合作精神
- 第八章 克服自卑的途径
- 第九章 成熟人格与自我超越
读书笔记
第一次阅读《自卑与超越》,我被阿德勒那种理性又温柔的笔触所打动。作为一个心理学新手,我原本以为“自卑”是一种需要避免的负面情绪,但书中让我明白——自卑其实是成长的起点。它提醒我们不完美,也激励我们不断完善自我。
书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人不是被过去支配的,而是被目标引导的。”这让我重新理解了命运——过去的经历并不决定一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解读它。每一次挫败、每一段缺憾,其实都可能成为成长的养分。
阿德勒的“社会兴趣”概念也让我印象深刻。他强调幸福来自于“贡献”而非“获得”。这与当下流行的“内卷”思维形成鲜明对比。一个人若只关注自己,很容易陷入孤独与焦虑;只有在帮助他人、与他人联结中,我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需要。
书中关于“生活风格”的部分也非常启发人心。阿德勒认为,每个人早在童年时期就无意识地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模式,而这些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应对问题。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习惯与思维方式,学会用新的视角看待困难。
最让我受益的是,阿德勒没有停留在理论,而是教会我一种生活态度——不要害怕自卑,而要拥抱它。因为正是自卑,让我们懂得努力,让我们成长为更真实的人。
读完《自卑与超越》,我学会了对自己更包容,对他人更理解。它不仅让我理解心理学,更让我理解生活的意义——不是逃避不完美,而是在不完美中前行。
相关电子书推荐
- 《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 《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
- 《理解人性》——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
-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